家庭界限过于严密的家庭在儿子成家后,母亲一般难以接受新的家庭成员,婆媳关系容易紧张。由于婆媳之间既没有血缘也没有夫妻之间的爱情,因此她们之间关系问题的咨询有别于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咨询。如何处理婆媳关系?
一.处理婆媳关系的一般原则
(1)相互尊重。婆婆和媳妇都要相互承让对方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经济地位,谁也不要支配谁,谁也不要完全听命于谁,全家的事情商量了办。
(2)相互谅解。媳妇要多体谅老人心理,老人所想的 能和年轻有完全一样;婆婆要多体谅媳妇的心理,过去家庭环境不同,有些事情也难怪。
(3)切忌争吵。在任何情况下,婆媳都不要“针尖对麦芒”地吵,如果一方发火了,另一方要暂时忍让,平时如果有些意见,千万不要和邻居、亲友乱讲,话传来传去,往往没有矛盾也弄出矛盾来。但是有些事情如果非说 的,有机会双方可以好好地、开诚布公地说,或是由儿子恳切地转达。
(4)父子要起缓冲作用。如果婆媳产生矛盾,双方一定要站稳脚跟,慎重对待。 是父与子都保持“中立”。
(5)精神上安慰和物质上的照顾相结合。媳妇对婆婆要多多的关心,在力所 情况下,要经常买些老人爱吃的东西给婆婆吃。这不仅是物质照顾, 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婆婆对媳妇也是同样,媳妇有困难(如分娩),婆婆要帮助;有时也可以适当买些东西给孙子孙女。
二.婆媳关系不良的认知疗法
1. 婆媳的理性关系
妈妈关爱儿子理所当然,妈妈几乎把自已的一生寄托在儿子身上,希望儿子成人、成才,成大气候。儿子是 希望,是妈一辈子心血的凝聚。妈妈从儿子一生下来,就把儿子当作心头上的肉。辛辛苦苦,就是为儿子健康成长。照顾儿子是妈妈 愿意做也 习惯做的,让儿子待在自已身边,看着他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妈妈才心安。。。。
媳妇爱上了这么一个男人,诚心嫁给了他,爱他、照顾他。爱他什么呢?人品好,才华横溢,事业成就。靠着他安全,聘他做老公,幸福。
两个女人都希望这个男人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事业有成全家欢乐。他们的目标都是这个男人,妈妈希望儿子好,妻子希望丈夫好,目标完全一致,志同道就合,两个人是婆媳,是战友,为着一个男人好。他们应该团结得像一个人,心朝一处想,劲朝一处使,同心同德,为同一个男人奉献。
2.女人的嫉妒心
事实上的婆媳关系大多不是和睦关系,甚至是带敌对性质的关系,甚至有人说婆媳关系是天敌,是 能好的。原因十分简单,大凡是人都有嫉妒心,尤其是女人。从恋情的角度,人们 好理解。两个女人都爱一位男人,女人之间的嫉妒是不言而喻的,甚至能达到以死相拼的程度。动物界,尤其是雄性动物之间对雌性的争夺,那就是无情的打斗,不死即伤,是没有余地的。人也一样,两男争一女,很多国家合法的解决办法就是决斗,杀死一个,胜者为夫。
人们会说,母子关系完全是亲情关系,如何被理解为恋情关系,正如我们前些章节所分析的,恋情和亲情叠加以后的亲情关系,有时也分不清是亲情还是 似恋情,再说儿子的恋母情感(结)与相应的母亲的恋子情感(结),本身就具有着恋情的性质,假如人类失去了乱伦禁忌屏障,母子之间的乱伦关系应该是很多见的。
一个女人(妻子)独占了一位男人(丈夫),她就不希望别人的女人再走近她的男人,母子之间是没有屏障的,意识层面,妻子也能把母子情感定位在亲情范畴,但是在女性的潜意识层面,她是容不得过浓的母子亲情的,那就是另一位女人“在分享”她的男人。恋情的嫉妒油然而生,不自觉的就表露在与婆婆的相处中。婆婆是一位充满着传统意识的原先一直独占儿子的强势女人,对媳妇的嫉恨不屑一顾,甚至是重重的反击,于是婆媳之战燃而不灭。
倘若媳妇把丈夫的妈妈看成是“我们的妈妈”,丈夫给妈 和妈妈给丈夫的 纯洁的母子之情,妈妈付给儿子的关爱,自然减轻了自己做妻子的负担。两个女人共同努力为儿子(丈夫)做的 多,不仅是理解,而且是感激,婆婆的心理自然平衡。
潜意识层面的嫉妒不会因为意识层面的理解而消失,所以婆媳矛盾也是客观存在,需要所有人都要面对。
3.爱丈夫也包含着爱婆婆
与丈夫成了恋人,结婚又成了夫妻,接纳了丈夫的优势,也接纳了他的缺点,他的财富,他的贫穷,他的好运,他的倒霉……他的一切,他的所爱,我都要爱,他的所很,我当然不能爱……
妈妈是儿子的 爱,天经地义,婆婆和媳妇掉下水,理所当然儿子应该是先救妈,后救妻子,如果用“夫妻同盟”来否定这一点,那我还要告诉你一点,亲情 能战胜爱情,传统文化的孝和德,也都站在亲情这一边。
婆婆既是丈夫所爱,虽然媳妇看不惯,观念不同,习惯各异,甚至一点都亲不起来,爱不起来, 是敬不起来,怎么办?挺为难的,地域的,文化的,年龄的,职业的,十分巨大的差异,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尝的形象,只有一般礼节性的寒暄。但只要是丈夫所爱的,别无选择,学着丈夫一起去接纳,去尊重和关爱婆婆。扩而大之,丈夫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要跟着丈夫去接纳、尊重,去爱他们,至少在这些人的心目中是这样的。
尤其是城里的媳妇,乡下的婆婆,媳妇一定要化大力气去学丈夫,如何接纳、尊重,爱护自己的妈妈(婆婆)。
4.学做小媳妇
我国的文化传统常称为“小媳妇”,小媳妇的寓意之一相对于丈夫而言,妻子是小媳妇,这是传统的大男子主义和男尊女卑思想。现在强调男女平等,在人格意义上 平等。现时代已是骄狂过正,大有阴盛阳衰之势。所以相对于丈夫,妻子的小媳妇角色已无从扮演。
相对于公婆和夫家而言,“小媳妇”又是夫家地位 的人。婆婆很可能是一家之主,或至少是家庭内务之主,小媳妇自然就成了她的奴仆,不仅受她管教,还常被她欺凌。这一大家人都跟婆婆有亲缘关系,唯独媳妇没有,小媳妇也充当了全家人都能欺负的角色。
要想得到这个男人(丈夫),又不愿走近这个家门,不愿接纳家人和婆婆,是挺困难的。是啊,要得到这个男人,很自然的就得接受这“小媳妇”。要做好这个“小媳妇”,既要学会尊重“大丈夫”, 要用心伺候好“大婆婆”,日子也就自然会一天比一天 好过了。
三.婆媳关系的调和法
1.公公调和婆媳关系的利弊
有主张公公出面调节婆媳关系,要看公婆的关系而言,如果家庭是男强势,公公说了算, 适合公公出面调解。公公既要偏袒婆婆,也会偏袒媳妇,调解结果可能婆媳都很满意。公公不能偏袒媳妇太多,太多了婆婆 生醋意。我国民间文化对公媳关系暧昧常有鼓励之势:婆婆会生敏感。这是公公调解一定要注意的事。
2.儿子出面调解
婆媳争执,儿子(丈夫)觉得很为难,能帮谁,该骂谁,他难断。很多男人于是逃避,他干脆离开现场不管。儿子(丈夫)不管,婆婆媳妇 气,妈妈会说你的媳妇欺负了我,你倒“袖手旁观”……媳妇 怨,嫁到你家,你妈对我如此狠毒,你竟置我生死不顾,居之何心……
既要做儿子去护妈,又想做丈夫,拥着自己的老婆,这个男人真难。其实两个女人争斗,全是因为他,也是为了他,他不出面,能安抚谁?
儿子(丈夫)必须出面,先把争执不下的女人分开,当然是先把妈哄到她们自己的房间。多说说妈 好处,也当着妈(不让媳妇听见)批评媳妇,说说媳妇不懂事,要教育等等,给妈妈道歉,多讲讲好话,多给点许诺。
回过头来,把媳妇抱回自己的房间,不要多谈及她们的争执,只说妈妈年岁大了,传统观念太多,不要和老人一般见识。 多的是紧紧抱住她,亲她吻她,以无声的身体接触给她 多的爱意,丈夫对她表达的爱越多,她也就会越快的平静下来。待妻子平静下来后,一起出去散散步或者买个衣服吃个饭什么的,气也就很快消失了。过些时候,看他们平静下来,找个一起活动的机会,带妻子或者代表妻子跟妈妈打个招呼,园个场,不要让他们老是憋着,越憋着火就越大,不好。
3.其他人调解
仅限于家里人,一般不宜扩大化。可以请婆婆 喜欢或尊重的亲人,如婆婆的公公的,或者孩子的姑姑,自己的姐姐之类,媳妇的父母亦可考虑,但要视其身体情况而定。
四.换位思考,做好媳妇的心理工作
很多人都知道换位思考的道理,婆婆和媳妇角色换位,再思考同样的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换位思考作为心理治疗或心理调适的一种方法用来调解婆媳关系效果很好。
案例:“我结婚几年了,一直在家里照顾孩子,生活应该说是挺幸福的,只是今年快70岁的婆婆让我特别伤心。”心理咨询室的一位来访者这样开始她的诉说。
为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 ,我请她提供“证据”。于是,来访者历数婆婆的种种不是:
我们在城里住,婆婆和孩子的叔叔一家住在乡下老家。我生孩子之前,婆婆就说:“生孩子的时候别告诉我,我怕那情形。”其实,婆婆哪里是害怕,只是不想来伺候我罢了。孩子生下后,我还是把婆婆接来了,可婆婆只待了一宿就回去了。为此,我特别伤心。
婆婆平时不来我们这里。孩子还小的那会儿,有时候我们去老家,想接婆婆来帮忙照顾孩子,可婆婆就是不来,还说:“一个大人看个孩子,还用别人?”您说,这怎能不让人难过?
孩子九个月的时候,有一次我感冒发烧,碰巧丈夫出差,有人劝我:“你快把老太太叫来照顾你呀!不叫白不叫。”我给婆婆去电话,电话打到孩子的姑姑家,我请他们帮忙转告。谁知,婆婆就是不来。
又有一次,孩子和我同时病了,又是碰上丈夫出差。当时,孩子的婶婶碰巧来我家,知道我病了。她回家后能不和婆婆说吗?可婆婆还是没来照顾我们。
有一次,我给孩子做棉裤,婆婆就在身边,我说:“我不会做棉裤,这可怎么办……”婆婆听了不哼声,我只好找别人来做。
还有一次,婆婆问我:“孩子穿在里面的棉衣有了吗?”我虽然已经准备了,却说:“没有呢。”婆婆就说:“反正外边穿的防寒服这样、那样的挺多,穿在里面的棉衣有没有也不碍事。”您瞧,她就是不说帮我。
……
“您说,这样的婆婆我该怎样对待?往后,我应该对她孝顺呢,还是对她不好?”来访者提问。
我避而不答,却问:“你说了很多婆婆的不好,那么,你对婆婆好吗?”
“我现在对婆婆也不好了,起码不如以前好。”来访者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心里特别矛盾。假如我要做模范媳妇,一定能对婆婆特别好。可婆婆对我这样,我心理不平衡……”
“假定婆婆对你不好,你对婆婆也不好,就是半斤对八两,你还有什么不平衡?”接着,我把话把锋一转,“我知道,现在困扰你的实际上不是婆婆的做法让你伤心,而是你现在对婆婆不好的做法和态度让你不安。你可能在想:我这样对待婆婆对吗?今后继续这样对待婆婆行吗?这就是说,你诉说了婆婆的许多不好,其实不是为了告状,而是想为自己现在的做法找理由、壮胆子,可你还是底气不足,还是有些自责。否则,如果你对自己的做法理直气壮,你就——”
“我就不来找您了。”来访者快言快语,“您算看透了我的心思。那么您说,我到底该怎样对待这么让我伤心的婆婆?”
我以问代答:“你的孩子是男孩吗?”
“是的。您放心,我将来当婆婆的话不会那样。”她立刻意识到自己也会成为婆婆。
我很高兴她能意识到这一点。我接着说:“你能想到自己将来也会当婆婆很好,但我的意思不是说你将来怎样当婆婆,而是说现在怎样学会从婆婆的角度来看问题。无论如何,你现在也是较多地从儿媳的角度来看问题,不大容易理解对方的心态。我们常常站在自己这一面看问题,这叫‘自我中心意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先提出“自我中心”这一概念。这一概念是指人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去看待周围的 及处理所遇到的问题。皮亚杰认为,人在儿童时期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以为处在不同视角的别人所看到的东西与自己看到的一样,自己的想法总是对的。
应该说,儿童形成自我中心意识是一个进步。因为孩子到底能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客体中区别出来了。自我中心倾向在成人身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般说来也是自然的、正常的。但是,成人过度的自我中心倾向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已不再是促进,反会使人不能清醒地认识客观事物,妨碍理智,妨碍感情交流,妨碍真正意义上的相互理解,进而会导致误解和交往障碍。许多婆媳关系障碍都是这样形成的。
消除误解和障碍的办法就是破除主体过度的自我中心,即进行 “心理换位”。心理换位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即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互换位置,在人际交往中遇到问题时,设身处地地从对方所处的位置、角色、情境去思考、去理解、去处理,深刻体察他人潜在的行为动因,而不以自己的心态简单地看问题及对待他人。
“您是说让我多站在婆婆的立场想想?”来访者开始思索。
“对。”我肯定地说,“我知道你是善良的,也想当好媳妇,只是心里的弯子一时绕不过来罢了。如果你领悟了上面的意思,来个心理换位,你就会发现自己说的那些伤心事原来还有另外一层道理。比如,伺候产妇的为什么一定要婆婆?不是还有丈夫或娘家的妈妈可以伺候吗?婆婆在乡下生活惯了,到城市来习惯吗?你有丈夫在身边,快70岁的婆婆不来伺候你又有什么大错?比如,你有病为什么不直接请婆婆来帮忙?你没与婆婆直接通话,怎么能保证婆婆一定知道你要她来照顾呢?你感冒发烧说到底也不算是什么大病,即使婆婆知道后没来照顾你,她又有什么不对?再说什么叫‘不叫白不叫’?比如,你长年在家,难道真的照顾不好一个孩子?你知不知道婆婆一个人拉扯大了几个孩子?婆婆说‘一个大人看个孩子,还用别人’,这话不也入情入理吗?比如,你不会做孩子的棉裤,为什么不直接求助婆婆而旁敲侧击呢?比如,婆婆问你孩子的棉衣准备好没有,这难道不是关心吗?你不责备自己说谎,为什么却挑剔人家?面对说谎的媳妇,你要是婆婆又会怎么做?我不是说你婆婆没有错,但是,你如果能换个位置来思考,那么你就会发现,天宽了,地宽了,一切烦恼也烟消云散了。至于以后该怎样对待婆婆,还须别人给你答案吗?”
来访者一直静静地听着,我知道她已经开始心理换位了。
起身告辞的时候,来访者笑着说:“平生 次听到您这样的话,我要仔细想想。谢谢您!”
婆媳关系不好,问题在于彼此没能将心比心。婆媳关系不好的女士们,不妨试试心理换位。请相信:只要这样做了,一定可以减少痛苦、烦恼,增添快乐、幸福。